一、浅层气浮机的安装就位
(1)设备安装前,须对土建/钢结构平台体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设备总装,土建要求如下:
A.池沿轨道面平整度要求
B.池体底平面的平整度要求
C.基础载荷≥90T
D.土建基础是否平整,预埋件是否完整、稳固
(2)设备安装按照设备总装图中的要求,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,方可进行,安装时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:
落渣筒轨面的平面度要求
落渣筒的圆心与池体圆心同轴度偏差
中央旋转体的上体法兰平面,保证平面度
二、设备调试前准备
(1)清除池中所有的杂物,以免引起堵塞。
(2)对水泵、空压机及各传动部位应检查是否灵活,并按规定加好润滑油。如有异常应给予排除。
(3)接通电源启动水泵,检查其转向是否正确,如反转,将其中的两根电线调换相位即可。
(4)用手动位置后启动压缩机,检查其运行是否正常。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。
(5)按驱动电机及撇油电机按钮,整机工作正常,无反转及噪音。
三、设备的试运行
(1)加清水:
气浮池中加满清水(注:设备首次运行必须确保清水调试)。气浮池水位的高低可用溢流堰上的调节装置进行调节。
(2)溶气系统试运行:
关闭控制阀及溶气水出水阀。将加气选择开关旋到自动位置,接通电源,启动工作水泵,然后打开工作泵控制阀。观察压力表数值是否能达到溶气泵额定工作数值(一般为0.3~0.4Mpa),此时可打开溶气水出水阀。溶气水通过出水阀进入释放器,释放到气浮池。池水中出现大量微气泡使清水变白色,即可认定溶气系统正常。
(3)加压溶气工作原理
压力越高,溶气水量越大(即回流比,本设备的回流比为20~30%),微气泡密度越高。溶气系统的空气由空压机提供,由于溶气水不断地将罐内空气带走,罐内空气逐渐减少,水位不断上升;当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时,液位浮球控制系统将控制空压机工作(相反则停止),以保持溶气罐内的空气量,保证气水平衡状态。四、气浮机的运行
(1)准备工作:
在溶气系统工作正常的前提下进行,具体做法如下:
a、调整好污水的PH值,一般取 7.5~8.5 。
b、根据污水的水质,选定好所用的混凝剂(PAC)、絮凝剂(PAM)。
c、根据污水的浓度、SS、水量投加药剂。
PAC药剂:在PAC药箱中先加聚合氯化铝(PAC)药剂,注:PAC配比浓度为20%,以2000L加药桶为例,首先确保桶内洁净(无其他杂质),然后注入1600L清水(自来水),然后缓慢均与倒入400KG PAC药剂,搅拌一段时间后,完成配比
PAM药剂:在PAM药箱中加入聚丙烯酰胺(PAM)药剂,配比溶液方式参照PAC药剂的配比,注:PAM的配比浓度为1.5‰。
d、将加药反应好的污水送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,处理量应从小逐渐增大,直至额定值。
e、加气:一般选择自动加气。即将加气选择开关置于自动位置,由液位浮球控制空压机启停。
f 、主机及溶气系统控制详见电气控制。
(2)溶气水量的确定:
一般溶气水水量控制在污水量的20~30%。由于各种废水的SS含量不同。从理论上讲,溶气水水量也应按污水SS含量来确定。本设备采用释放器的流量是由释放器本身的释放能力所决定。其流量变化随溶气压力而变化,压力高流量大,压力低流量小(在出水阀全打开的情况下)。流量可用溶气水进水阀门来调节。
(3)气浮池水位的调节:
水位的高低将影响刮沫的效果。水位低,浮渣不易刮入落渣筒;水位高,大量的水将进入落渣筒。其水位调整可用溢流堰上四个螺杆来调整池内的液位,为确保进水均匀,可调节进水箱上方的阀门;控制调节每个进水管的流量。
五、设备操作规程
1)、设备使用前应按试运行方法,试运行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。
2)、先运行设备,即溶气系统运行5~10分钟,然后送入絮凝好的污水,污水量从小到大,逐渐增大,直到满负荷为止。
3)、运行中溶气水出水阀应全部打开。
4)、停止运行时,应先关闭气浮的进水,待设备运行10分钟,然后才能停止工作水泵和加气泵。
5)、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到运行是否正常。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运行,进行检查。
6)、对水泵及空压机需定期加油。
一般水泵一个月加一次润滑油,空压机两个月加一次油。半年换一次油。具体请按照该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及保养。
7)、气浮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池子进行清洗。一般夏季为10~20 天,冬季为30~40 天清洗一次,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。
8)、水泵长期不用应将泵内水放空,冬季应注意防冻。
9)、设备安放位置应设立警示牌、严禁私自攀爬所导致不可预估的后果
润滑部位 | 润滑方式 | 润滑剂 | 用量 | 时间 |
撇渣及驱动减速机 | 加入油箱 | 40#机油或90#工业齿轮油 | 油位线距 | 三个月更换一次 |
撇渣及驱动变速机 | 加入油箱 | 专用油、由变速机厂直供 | 参见变速机使用说明 | 参见变速机使用说明 |
支撑轴承 | 注入轴承座 | 钙基润滑脂(GB491-65) | 适量 | 三个月一次 |
加药泵 | 加入油箱 | 专用油 | 油位线距 | 三个月更换一次 |